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除京師附近七郡外,把全國分為十三個(gè)監察區域。每區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專(zhuān)門(mén)負責巡察該區境內的吏政,檢舉不法的郡國官吏和強宗豪右,其管區稱(chēng)為刺史部。

青州刺史部就是十三刺史部中的一個(gè)。

中文名

青州刺史部

外文名

THE Qingzhou Department of state

建立朝代

西漢

刺史部數量

13個(gè)

簡(jiǎn)介

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立十三刺史部,青州刺史部遂立,治廣縣。轄齊郡、樂(lè )安郡、菑川國、千乘郡、北海郡、膠東國、長(cháng)廣郡、東萊郡、高密?chē)峡ぁ⑵皆ぁ?/p>魏晉

魏晉青州治廣固,下轄齊郡,北海郡,樂(lè )安郡,高密郡,平昌郡,東萊郡,長(cháng)廣郡,東牟郡。

隋朝

隋代,青州治益都,領(lǐng)齊郡、北海郡、高密郡、東萊郡。

行政區劃

西漢

【東萊郡】治掖縣(今山東萊州)

下轄:掖縣,陽(yáng)樂(lè ),當利,平度,盧鄉,陽(yáng)石,臨朐,曲成,徐鄉,黃縣,牟平,育黎,東牟,昌陽(yáng),不夜。

【膠東國】治即墨(今山東平度)

下轄:即墨,郁秩,下密,壯武,鄒盧,挺縣,觀(guān)陽(yáng)。

【高密?chē)恐胃呙埽ń裆綎|高密)

下轄:高密,夷安,昌安,石泉。

【北海郡】治營(yíng)陵縣(今山東昌樂(lè ))

下轄:營(yíng)陵,安丘,平壽,柳泉,益縣,壽光,平望,饒國,都昌,密鄉,平城,斟縣,淳于,膠陽(yáng)。

【甾川國】治劇縣(今山東壽光)

下轄:劇縣。

【齊郡】:治臨淄(今山東淄博)

下轄:臨淄,昌國,廣縣,西安,利縣,巨定,臺鄉。

【千乘郡】治千乘(今山東高青)

下轄:千乘,狄縣,東鄒,建信,漯沃,蓼城,樂(lè )安,瑯槐,博昌,被陽(yáng),高苑。

【濟南郡】治東平陵(今山東濟南章丘)

下轄:東平陵,臺縣,歷城,著(zhù)縣,宜城,朝陽(yáng),梁鄒,陽(yáng)丘,土鼓,于陵,般陽(yáng),鄒平。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

下轄:平原,高唐,陽(yáng)阿,羽國,瑗縣,楊虛,龍額,祝阿,漯陰,安德,重丘,鬲縣,安陵,般縣,平昌,朸縣,富平,樂(lè )陵。

三國

青州:分置齊郡、濟南、樂(lè )安、北海、城陽(yáng)、東萊、平原等七郡,下轄62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與遼寧省遼河以東之境。

晉朝
青州臨淄齊國臨淄縣5臨淄縣、西安縣、東安平縣、廣饒縣、昌國縣
濟南郡平壽縣5平壽縣、下密縣、膠東縣、即墨縣、祝阿縣
樂(lè )安國高苑縣8高苑縣、臨濟縣、博昌縣、利益縣、蓼城縣、鄒縣、壽光縣、東朝陽(yáng)縣
城陽(yáng)郡莒縣10莒縣、姑幕縣、諸縣、淳于縣、東武縣、高密縣、壯武縣、黔陬縣、平昌縣、昌安縣
東萊國掖縣6掖縣、當利縣、盧鄉縣、曲城縣、黃縣、?縣
長(cháng)廣郡不其縣3不其縣、長(cháng)廣縣、挺縣
北魏
青州?東陽(yáng)(山東青州)7郡7縣
南青州東安郡團城(山東沂水)3郡9縣
東魏
青州?東陽(yáng)(今山東青州)6郡
北齊
青州?東陽(yáng)(今山東青州)
南青州沂水(今山東沂水)
隋朝
青州刺史?  
計4郡36縣。地域相當于今山東東北部
北海郡益都縣(今山東青州市)齊郡歷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東萊郡掖縣(今山東萊州市)
高密郡諸城縣(今山東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