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葉黃精(學(xué)名:Polygonatum curvistylum?Hua):是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黃精屬具根狀莖草本植物,生林下或草地,海拔2700-3900米。該種以其細狹而下垂的葉,可以和輪葉黃精相區別。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國大陸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長(cháng)于海拔2,700米至3,900米的地區,多生在林下及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垂葉黃精

百合目Liliales

植物界

黃精族

門(mén)

被子植物門(mén)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

百合亞綱Liliidae

拉丁學(xué)名

Polygonatum curvistylum

亞目

百合亞目

百合科Liliaceae

黃精屬Polygonatum

命名者及年代

Hua

分布區域

四川,云南

輪葉系

物種簡(jiǎn)介

垂葉黃精

垂葉黃精Polygonatum?curvistylum?Hua

來(lái)源:中國植物志第15卷輪葉系Ser.Verticillata?Baker

25.垂葉黃精,圖版25:3

Polygonatum?curvistylum?Hua?in?Journ.deBot.6:424.1892.

形態(tài)特征

根狀莖圓柱狀,常分出短枝,或短枝極短而呈連珠狀,直徑5-10毫米。莖高15-35厘米,具很多輪葉。葉極多數為3-6枚輪生,很少間有單生或對生的,條狀披針形至條形,長(cháng)3-7厘米,寬1-5毫米,先端漸尖,先上舉,現花后向下俯垂。單花或2朵成花序,總花梗(連同花梗)稍短至稍長(cháng)于花;花被淡紫色,全長(cháng)6-8毫米,裂片長(cháng)1.5-2毫米;花絲長(cháng)約0.7毫米,稍粗糙,花藥長(cháng)約1.5毫米;子房長(cháng)約2毫米,花柱約與子房等長(cháng)。漿果紅色,直徑6-8毫米,有3-7顆種子。

垂葉黃精

分布范圍

產(chǎn)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生林下或草地,海拔2700-3900米。本種以其細狹而下垂的葉,可以和輪葉黃精相區別。[1]

生長(cháng)習性

垂葉黃精生長(cháng)在生林下或草地,海拔2700-3900米。

防治方法

(1)黑斑病,多于春夏秋發(fā)生,為害葉片。防治方法:收獲時(shí)清園,消滅病殘體;前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每7天1次,連續3次。

(2)蠐螬,以幼蟲(chóng)為害,為害根部,咬斷幼苗或咀食苗根,造成斷苗或根部空洞,危害嚴重。防治方法: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或在田間發(fā)生期,用90%敵百蟲(chóng)1000倍液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