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蘭總督
1578年,馬蒂亞斯受叛變省份的州總司令的邀請來(lái)到尼德蘭,并被邀請擔任總督一職。1576年,馬蒂亞斯在雷根斯堡帝國大廈與荷蘭各省特使戈蒂埃·馮·德格拉赫特(Gautier von der Gracht)取得了聯(lián)系。阿肖特公爵菲利普三世和一個(gè)相當溫和的政黨的其他代表同意馬蒂亞斯,違背他的舅舅西班牙的費利佩二世的意愿,在魯道夫二世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任命他為尼德蘭總督。盡管這一職位沒(méi)有得到費利佩二世的承認,但是馬蒂亞斯還是接受了任命。他制定了大部分省份的宗教和平規則。馬蒂亞斯繼續擔任叛軍的名義總督,直到他們罷黜費利佩二世并于1581年宣布完全獨立,在這一時(shí)間點(diǎn)上,他回到了奧地利。 奧地利大公
1583年他回到奧地利并在林茨定居。他幾次試圖當選為主教,但都沒(méi)有成功(明斯特、列日、斯派爾)。1586年,繼承波蘭王位的談判同樣失敗。他還申請了蒂羅爾和奧地利的攝政權。直到他的兄弟恩斯特在1593年被任命為尼德蘭總督(從1594年開(kāi)始統治),馬蒂亞斯才得以確保對奧地利的統治。 他立即面臨著(zhù)在新教宮廷中大力倡導他們的宗教權利的挑戰。長(cháng)期的土耳其戰爭導致的高稅收和軍隊的增加加劇了這些問(wèn)題。在1595年和1597年,上奧地利和下奧地利的農民起義,希望與皇帝談判。馬蒂亞斯迫使叛亂分子向雇傭兵投降。 起義平息后,馬蒂亞斯的宗教政策發(fā)生了變化。如果以前他的宮廷里有新教徒的話(huà),他現在就走上了嚴格的反宗教改革的道路。自1599年以來(lái),他的大臣一直是主教兼維納·紐施塔特(Wiener Neustadt)的行政長(cháng)官梅爾基奧爾·赫勒(Melchior Khlesl),也是反改革運動(dòng)的支持者。皇帝在1594/95年和1598/1600年分別任命他為土耳其戰爭的名義總司令和駐匈牙利的帝國代表。 哈布斯堡兄弟之間的權力斗爭
哈布斯堡一家非常關(guān)切地觀(guān)察到,年邁皇帝的心理日漸衰退。恩斯特于1595年去世后,馬蒂亞斯成為大公中年齡最大的。從1599年起,馬蒂亞斯徒勞地敦促沒(méi)有孩子的皇帝安排他的繼承權,因為他每次都被拒絕了。馬蒂亞斯起初避免與皇帝爭吵。但克萊斯主教敦促他在與魯道夫的沖突中掌握指揮權。1600年11月,馬提亞斯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三世和斐迪南在肖特溫簽署了一致反對皇帝的協(xié)議,1606年,他們宣布魯道夫皇帝已經(jīng)精神失常(4月25日的文件),并任命馬蒂亞斯為家族首領(lǐng),并開(kāi)始驅逐魯道夫。正是馬蒂亞斯而不是皇帝促成了茨西瓦托羅克與奧斯曼的和平,1606年通過(guò)給予匈牙利的宗教自由結束了匈牙利的沖突,并保障了特蘭西瓦尼亞人將來(lái)選舉自己獨立親王的權利。 隨著(zhù)動(dòng)蕩在匈牙利重新出現,并蔓延到摩拉維亞和奧地利的部分地區,馬蒂亞斯試圖利用這一反對派與皇帝進(jìn)行權力斗爭。1608年,他加入了匈牙利的反叛議會(huì )。1608年4月,馬蒂亞斯向布拉格進(jìn)軍,包圍了這座城市。雖然無(wú)法完全贏(yíng)得波希米亞的遺產(chǎn),但他迫使魯道夫談判,并在1608年6月簽署了和平條約。不出所料,這導致了權力的重新分配。魯道夫占領(lǐng)了波希米亞、西里西亞和盧薩蒂亞,馬蒂亞斯占領(lǐng)了匈牙利、奧地利和摩拉維亞。
然而,接管權力并沒(méi)有按照慣例進(jìn)行。馬蒂亞斯,作為新君主,在他們正式向他致敬之前,并沒(méi)有保證同伙的特權。他試圖推翻命令,這導致了所謂的朝拜糾紛。由于奧地利和摩拉維亞的大多數莊園都是新教徒,他們的貴族隨后成立了強大的霍納聯(lián)邦(Horner Bund),并僅在他們的宗教權利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表示敬意。霍納聯(lián)邦一直存在到三十年戰爭開(kāi)始。 主權統治
馬蒂亞斯于1611年5月23日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并在魯道夫于1612年1月20日去世后當選為皇帝。1611年12月4日,他與堂妹蒂羅爾的安娜結婚,然而這對夫婦未能生育子女。據稱(chēng),馬蒂亞斯是奧地利一個(gè)名叫馬蒂亞斯的私生子的父親,母親不詳。
1612年以后,法院和行政機構逐漸從布拉格遷往維也納。新皇帝對藝術(shù)的興趣不如魯道夫二世,大多數宮廷藝術(shù)家很快就對他的宮廷置之不理。然而,馬蒂亞斯與畫(huà)家盧卡斯·范·瓦爾肯伯奇保持著(zhù)密切的關(guān)系。皇帝的妻子在維也納建立了教堂和皇家墓穴以作為哈布斯堡家族未來(lái)的埋葬地點(diǎn)。據稱(chēng),馬蒂亞斯在今天的舍恩布倫宮地區發(fā)現了一處泉水。據說(shuō),從他的一句話(huà)“瞧,多么美麗的春天”(beautifuly=sch?n,spring=Brunn)中,它就成了這個(gè)地區和宮殿的同名詞。 馬提亞斯入主帝國后,他的王位被克萊斯所控制,他希望在神圣羅馬帝國內的天主教和新教國家之間達成妥協(xié),以加強統治。馬蒂亞斯已經(jīng)被迫向奧地利和摩拉維亞以及匈牙利的新教徒提供宗教讓步,當時(shí)他與新教徒結盟反對魯道夫。馬蒂亞斯囚禁了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和達爾馬提亞的總司令、將軍格奧爾格·凱列維奇,自1602年以來(lái),他一直在特蘭西瓦尼亞擔任男爵,但很快又讓他重獲自由。 馬蒂亞斯的和解政策遭到了更加頑固的天主教哈布斯堡人的反對,特別是馬蒂亞斯的兄弟馬克西米利安大公,他希望確保斐迪南大公(后來(lái)的斐迪南二世皇帝)的繼承權。新教波希米亞人擔心他們的宗教自由,強烈反對所有天主教官員。這場(chǎng)爭論在波希米亞新教起義中達到了頂點(diǎn)。這激起了馬克西米利安監禁克萊爾和修改他的政策。然而,由于年老體弱,他無(wú)法阻止馬克西米利安派系的接管。1619年3月20日,他因自然原因去世,享年62歲。斐迪南此時(shí)已經(jīng)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1617年)和匈牙利國王(1618年),又接替馬蒂亞斯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葬禮
由于維也納的皇家墓穴尚未完工,安娜(1618年)和馬蒂亞斯(1619年)被臨時(shí)埋葬在圣瑪麗亞修道院。直到1633年,他們才被轉移到卡布欽教堂的皇家地下室。馬蒂亞斯皇帝是41位接受“單獨埋葬”的人之一,因為他們的尸體分布在哈布斯堡的所有三個(gè)傳統維也納墓地(皇家墓穴、赫茲格魯夫特、公爵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