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即興演講,就是在特定的情境和主體的誘發(fā)下,自發(fā)或被要求立即進行的當眾說話,是一種不憑借文稿來表情達意的口語交際活動。[4]演講者事先并沒有做任何準備,而是隨想隨說,有感而發(fā)。[3]

中文名

即興演講

釋義

不憑借文稿來表情達意的口語活動

準備方法

模糊性和臨場性

應有素質

一定的知識廣度、思想深度

應有素質

①一定的知識廣度。只有學識豐富,才能在短暫的準備時間內從腦海中找到生動的例證和恰當的詞匯,使即興演講增添魅力。[2]這就要求演講者具備一定的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知識,并能了解日常生活知識,如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等。

②一定的思想深度。這是指即興演講者對事物縱向的分析認識能力。演講者對內容應能宏觀地把握,通過表層迅速深入到事物本質上去認識,形成一條有深度的主線,圍繞著它豐富資料,連貫成文,以免事例繁雜、游離主題。

③較強的綜合材料的能力。即興演講要求演講者在很短的時間里把符合主題的材料組合、凝煉在一起,這就使演講者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有效地發(fā)揮出其知識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

④較高的現(xiàn)場表達技巧。即興演講沒有事先精心寫就的演講辭,臨場發(fā)揮是特別重要的。演講者在構思初具輪廊后,應注意觀察場所和聽眾,攝取那些與演講主題有關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設喻即景生情。

⑤較強的應變能力。即興演講由于演講前無充分準備,在臨場時就容易出現(xiàn)意外,如怯場、忘詞等等現(xiàn)象。遇到這種情況,只有沉著冷靜,巧妙應變,才能扭轉被動局面,反敗為勝。

準備方法

即興演講比賽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比賽之前,給演講者一個較大的內容范圍和一段準備時間,在比賽中再抽題演講。另一種則是沒有內容范圍,只是在演講開始后抽題,做短暫準備后即開始演講。前者表現(xiàn)出模糊性的特點,后者表現(xiàn)出臨場性的特點。根據這兩者的各自特點,其準備方法也有兩種;

模糊性

演講者在一個較大的范圍里得知了演講內容,但并不了解具體題目。在這個基點上進行準備,首先要多做一些深度上,也就是哲學上的思考。其次是縱向與橫向上的比較與結合。從哲學上思考問題,就是要求演講者具備比較宏觀的把握事物的能力,能居高臨下地看待問題,全面深刻地思考。這時,雖然具體目標比較虛,但先有了準備,一旦拿到具體題目,模糊的目標就會迅速變得清晰起來。在這一準備方法中還要求演講者圍繞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與結合去豐富資料,充實內容。考慮的范圍要大,挖掘要深。觀點需要用人物事例來具體說明;人物事例豐富了,也容易歸納,總結出新的觀點。

臨場性

即興演講者不知道演講內容的范圍,只是在比賽時才拿到題目,這種準備難度較大。為了在演講前的幾分鐘內,把演講的腹稿組織得較完善,通常的準備方法是“點的分布法”。當演講者拿到題目后,在短暫的臨場準備時間里,應該圍繞著題目進行“點”的分布。“點”可以是一個很有感情色彩的事例,一句幽默風趣的話,一位偉人或者哲人的警句,所要闡述觀點的核心詞語等等。然后就要馬上考慮這些“點”之間的聯(lián)系,圍繞著主題,將其分布在恰當的位置上,最后連貫成文。

組合形式

材料的快速組合是體現(xiàn)即興演講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要求演講者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好“說什么”和“怎樣說”這兩個問題。即興演講中材料的組合有并列式、正反式、遞進式三種形式。它們有時可以互相結合、互相套用。具體如下:

并列式

首先將總題分解成若干個分題,如權紅同志在《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的即興演講中,談了三個問題:一是女人沒有獲得自己的“一半”;二是女人本應有自己的“一半”;三是女人應爭得自己的“一半”。這三個分題各自獨立又互相連貫,共同闡明同一主題:世界也有我們的一半。這種材料的組合方式可使演講條理井然,而且極有力量和氣勢。

正反式

圍繞題目要求,一方面從正面說明,一方面從反面說明。如侯國鋒同志在《一個青年軍人的思考》的演講中,圍繞著“我們應當自強不息”這一主題,先列舉一些反面事例,進行分析、批評,然后以一名戰(zhàn)士自學成才的事例從正面稱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正反對比,效果明顯突出,引人深思。

遞進式

圍繞所要說明或論述的問題,先說明“為什么”,繼而談“怎么樣”。如韓健的演講《在失敗面前挺起胸膛》圍繞中心談了兩個問題:一是自己為什么能在失敗中崛起;二是自己怎么樣從失敗中崛起的。

基本技巧

保持警覺選準話題

無論參加什么會議,都要始終保持全神貫注。要掌握會議的主題,討論的具體題目,爭論的焦點,有很強的警覺和思想準備。一旦即興演講,也決不會心慌意亂。有了思想準備,還必須尋找一個好的話題,而準確的話題,來源于對會議有關情況的熟悉與掌握。要注意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對誰講話。如1924年5月8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北京過了他64歲壽辰,北京學術界舉行了祝壽儀式。梁啟超登臺即興演講。因泰戈爾想讓梁為他起一個中國名字,所以,梁啟超便從印度稱中國為“震旦”,講到從天竺(印度)來的都姓竺,并將兩個國名聯(lián)起來,贈給泰戈爾一個新名叫“竺震旦”。[1]由于話題選擇得好,故整篇演講辭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寓意深刻。

抓住話題組合材料

確立了話題,就要抓住不放;進而緊扣話題精心組織材料進行論證。即興演講無法在事先做充分準備,完全依靠即興抓取材料,其來源,一是平時的知識積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應以后者為主。如過多的引用間接材料,往往失掉即興演講的現(xiàn)實感和針對性,起不了應有的作用,只有多聯(lián)系現(xiàn)場中的人和事,才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情感充沛以情奪人

要使聽眾激動,演講者自己首先要有激情。演講者動了真情,才能喜怒哀樂分明,語言繪聲繪色,從而感染聽眾,達到交流情感的目的。

演講語言生動活潑

根據聽眾的知識結構和文化修養(yǎng),選用不同風格的語言。對一般群眾的演講可選用樸素的語言,而對文化素養(yǎng)較高的聽眾則可選用高雅的語言。這就要求演講者要善于平時學習人民群眾中生動活潑的語言,吸收外國語言中有益的成分,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

短小精悍邏輯嚴密

即興演講多是在一種激動的場合下進行的,沒有人樂意聽長篇講話,因此必須短小精悍。短小,指篇幅而言;精悍,指內容而言。即興演講不能象命題演講那樣講究布局謀篇,但也要結構合理,詳略得當,要有快節(jié)奏風格和一氣呵成的氣勢,切忌顛三倒四,離題萬里,拖泥帶水,重復拉雜。

例子

人生處處是考場

考場,檢驗你水平的地方。你會什么,不會什么,付出了多少努力,可在考場中一展無余。朋友,你想過沒有,生活也在不斷地對你進行考試,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事:某學校在考場門前故意放了一只黑板擦,觀察能有哪位同學揀起它。有的人慌慌張張跑入考場,根本沒有留意到有一只黑板擦;有的人看到了,把腳輕輕一抬,視有若無地跨過去了;有的人對著擋路的黑板擦罵了一句,泄憤地踢了一腳,大步走過去了。沒有一個人想到撿起這只黑板擦。這也是一個考場,是一次沒有試卷的考試。考試的結果是:所有人都不及格。這樣的考場,這樣的考試,有意無意之中,你經歷了多少次呢?從童年到少年,從青年到成年你成長的每一步,人生都在設著一個個考場!只是成績不是用筆寫就的,而是你自己的行為寫成的。在你學走第一步路時,在你學說第一句話時,在你學會寫第一個字時,在你經歷第一件事時,你亦經歷了一次次考試。不經意中,我們經過了無數次考試。或成功,或失敗,或跌倒,或勝利,你都是在面對生活中一次次考試并從中磨練自己的才干和人格。

一屋不掃,未必不能掃天下

東漢的陳蕃,由于持有“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觀點,而遭到薛勤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責備。不錯,一些成就大業(yè)的人,都是首先從小事做起的,但我認為,一屋不掃,也未必就不能掃天下。

薛勤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偉業(yè),首先必須從“掃一屋”這樣的小事做起:但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又怎能為一屋一院所困?一個人只注重身邊的瑣事,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它上面,卻沒有成就事業(yè)的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也根本談上“掃天下”,相反,如果有成就大事的志向,并為之而努力奮斗,即使不去做“掃一屋”這樣的小事,那又有何妨?所以,陳蕃不去“掃一屋”而志在“掃天下”未必就錯。

這里我并不是說掃屋者不對,而是說我們不應該被一些繁瑣小事所困擾,如果把自己的寶貴時間都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上,那是很可惜的。相反,我們應該樹立成就事業(yè)的大志,并全力以赴,分秒必爭地為之奮斗,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yè)。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一屋不掃。也未必就不能掃天下。

戒煙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在公共交通汽車的車廂里、在表演歌舞的影劇院內、在卡拉OK室中、在豪華的大酒店里,甚至在寫字樓的辦公室、會議室等公共場所,不論是親朋好友小聚,還是成百上千人的大會、演出及集體活動,有些人只顧個人吞云吐霧,毫不理會周圍不吸煙者的感受,甚至對有病的老人、小孩、孕婦也“熟視無睹”。參加大型會議或者朋友聚餐,只見會議廳或酒家包廂里“烏煙瘴氣”,酒菜沒吃好,倒是沾了滿身刺鼻的“二手煙”味。

“二手煙”是人們健康的“殺手”之一,這是無庸置疑的。在各大醫(yī)院中患有肺病甚至肺癌的病人有一半是不吸煙者,也即被動接受“二手煙”的受害者。所以,為了減少二手煙,也為了保障公共環(huán)境的安全與衛(wèi)生,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從全球來看,在公共場所禁煙也是各國最普遍采用的禁煙措施現(xiàn)在已經有130多個國家批準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煙草控制框架公約》,而簽署了此公約的國家都將按照規(guī)定出臺禁煙令。中國政府于2003年11月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5年8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該公約。中國政府將根據公約的有關規(guī)定,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嚴格限制在公共場所吸煙。禁煙,特別在公共場所禁煙,是公共衛(wèi)生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xiàn)之一從現(xiàn)代保障人身權利的角度出發(fā),推動公共場合禁煙,已經刻不容緩。

美國醫(yī)學研究院人員最近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被動吸煙者比吸煙者還要危險,一些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幾率比常人多出6倍,如果說煙民在自家衛(wèi)生間里吸煙是他的權利的話,那么煙民可以在公共場合肆無忌憚地吸煙,無視非煙民的存在,造成了實際上的傷害,就已經是侵害他人權利了。從這個角度上講,推進禁煙就是保護非煙民的權利。

眾所周知,吸煙有害健康。禁煙運動正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種走向文明的潮流,而禁煙的首要之地便是“公共場所”,則更多地從保護非煙民權利出發(fā)。在公共場所禁煙,不僅保障了公眾健康,也提高了公眾素質,并且提升了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的形象吸煙者縱然有吸煙的權利,但是他們的吸煙有害于別人,也就是說他們的權利是建立在破壞他人權利的基礎上的,這就是不被允許。也就是說禁煙算不上是有損吸煙者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