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巖薺,一年生草本,高8-20厘米,全株無毛;莖屈曲,分枝。主要生長于我國臺灣省的被子植物。

中文名

臺灣巖薺

拉丁學名

Cochlearia formosan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五椏果亞綱

十字花科

巖薺屬Cruciferae

分布區(qū)域

產(chǎn)臺灣北部。生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坡。

植物簡介

種名:臺灣巖薺

別名:—

科:十字花科

屬:巖薺屬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高8-20厘米,全株無毛;莖屈曲,分枝。單葉或為具3小葉的復葉,頂生小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2-3厘米,寬8-25毫米,頂端圓形或凹缺,具小短尖,基部寬楔形或心形,全緣或具疏生細鈍齒,有小短尖,側(cè)生小葉卵形,長5-10毫米;葉柄長1-2厘米;小葉柄長3-10毫米;上部莖生葉為單葉,長圓形,長5-9毫米。總狀花序長2-4厘米;花白色,直徑約1毫米;花梗長2-4毫米;萼片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2毫米。短角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3-4毫米,寬約1毫米,有乳頭狀突起;果梗水平開展,增粗,長3-8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種子多數(shù),卵形,長約1毫米,黑棕色。

分布范圍?

產(chǎn)臺灣北部。

生態(tài)習性

生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坡。

繁殖習性

花果期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