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炮臺位在吳淞江出海處,是吳淞炮臺的一部分。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臺長(cháng)十六丈,高一丈五尺,呈橢圓形,用磚建。

中文名

東炮臺

所屬地區

山東煙臺芝罘區濱海北路東炮臺公園門(mén)口

票價(jià)

免費

建造時(shí)間

1718年

基本介紹

雍正十年(1732年)海溢,遷建塘內。乾隆二年(1737年)因拉筑土塘,又迂回原處。嘉慶十年(1805年)因炮臺離海灘較遠,乃另建一炮臺于張家浜口(在草庵頭,距高橋鎮西北約6公里)。

炮臺之筑,本為海防,抵御入侵,東炮臺當時(shí)也是練兵之處。清入程上選有《北海閱武》記其景:“茫茫海角侈軍營(yíng),氣象森嚴直向東。舊筑層臺空夕照,新成堅壘呈雄風(fēng)。戈矛列隊霜凝白,燈火臨江夜閃紅。寄語(yǔ)連營(yíng)諸將士,有人對岸為論功。”此詩(shī)作于新炮臺筑成之時(shí)。其后新炮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兵入犯時(shí)被毀。

東炮臺碑現尚存,其上有文曰:“康熙五十六年二月內奉旨令勘沿海口岸,議于寶山嘴建造炮臺一座,營(yíng)房十二間。康熙五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興工建造。于三月二十八日完工。”1963年,上海市文管會(huì )會(huì )同縣文化館,將臥倒于田間的石碑加制水泥底座,豎立于原址。碑高I.3米,寬61厘米,邊緣刻有龍紋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