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19~1556在位)同帝國境內德意志新教諸侯締結的和約。1555年在奧格斯堡簽訂。和約結束了天主教在德意志的一統局面,是路德宗新教同天主教在德意志平等存在的法律根據。德意志諸侯通過(guò)和約擴大了政治和宗教權勢,侯國分立體制進(jìn)一步鞏固。

中文名

奧格斯堡宗教和約

簽訂背景

查理五世長(cháng)期鎮壓新教,新教諸侯于1531年2月組成士馬爾卡登同盟,與皇帝及天主教諸侯對抗。1550年,查理五世頒布詔令,取締宗教改革宣傳品,違者以破壞社會(huì )治安和國家秩序罪論處,激起新教諸侯的反抗。1552年,查理五世在同新教諸侯的戰爭中失敗,恢復與諸侯的和談。但他不愿直接與新教妥協(xié),故授權其弟斐迪南(即斐迪南一世)主持議和。經(jīng)長(cháng)期談判,于1555年9月25日締結和約。

主要內容

1帝國各邦均不得以宗教理由挑起戰爭;

2承認路德宗和舊教(天主教)的信仰自由,路德宗新教和舊教同權平等;

3根據“教隨國定”原則,諸侯在其領(lǐng)地內享有決定本人及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力;

4但加爾文教、再洗禮教派等新教教派不予承認;

5在帕紹條約(1552年8月2日)以前被新教諸侯所占的教產(chǎn),可由其繼續占有。

另外,天主教會(huì )提出凡改信路德教的諸侯,必須放棄其原來(lái)的公職、土地和收入,但被新教諸侯拒絕,故該項條款雙方未達成協(xié)議。